shbbs 发表于 2014-4-24 20:43:24

复旦大学社会调查报告:上海超四成80后一代婚前同居

复旦大学社会调查报告:上海超四成80后一代婚前同居

  据《劳动报》报道,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了首轮长三角地区社会变迁调查结果。

  80后是怎样一代人?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答案。

  他们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一代;他们正处在人生的转折阶段,上有老下有小;他们的成长与中国教育扩张同步,很多人受到高等教育。如今,80后集体“奔三”,曾经的父母掌上明珠,背负起买房买车和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体验着蜗居和候鸟式的生活方式。复旦大学长三角地区社会变迁调查是以跟踪1980-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简称80后)为主体,专家们说,选择处在个人生命周期变化最为频繁的25-34岁年龄组,对跟踪研究社会变化有特殊意义。调查以长三角地区为区域,研究范围包括这一代人的家庭、婚姻、就业、迁移、住房、生育、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各个方面。记者了解到,调查的问卷设计就历经四年多,首轮调查样本涉及在上海的三千余户家庭,接下来将在江苏、浙江地区继续进行,样本涉及近万名80后。

  昨天,复旦大学社会科学数据研究中心发布了首轮调查结果。值得一提的是,调研结果发布者同样是4位80后新生代学者,从教育、就业、婚恋、生育等角度全方位呈现80后一代的真实世界。80后眼中的80后,是“高素质”、一群“乐观的簈丝”、“传统并浪漫的一代”。

  教育

  高素质一代

  教育水平越高幸福感越强

  近年来,择校热、学区房热日趋升温,主要原因是不少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这次的调查数据显示,80后中,省部级高校毕业生里,来自重点高中的学生比例最高,为86.18%,而来自重点初中和重点小学的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50.73%和41.26%。这表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重点学校对最后进一所好大学影响并不很大。

  复旦社会学系副教授胡安宁分析,从这组数据上来看,当下的学区房热其实没有太大必要,人生更像是一场马拉松,孩子进入重点小学后,还要经历多年变迁,赢在起跑线,不一定保证赢在终点线。胡安宁表示,虽然如今社会环境已发生诸多变化,但80后一代的经历仍对今天有所启发。从80后一代开始,逐渐兴起重点、非重点学校的划分,如今,80后已大多经历一轮完整的教育过程。胡安宁把80后一代概括为“高素质”的一代,相比父辈而言,他们拥有更多受教育机会,整体学历水平也更高。

  曾有调查显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高考状元无人成为业界精英。不过,在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看来,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追求成功。此次调查显示,教育水平越高的人也越幸福。在满分为4分的幸福感评价中,研究生自评达3.42分,本科生为3.34分,专科为3.3分,依次递减。此外,调查也显示,教育水平越高的人,自我健康评价也越高,对陌生人信任感越高。

  工作 

  乐观的簈丝

  平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

  80后曾被贴上缺乏责任感的标签,不过,此次的调查数据显示,80后对于工作其实很“忠贞”。超过四成的受访者从未换过工作,换过1-2次工作者近三成,就业状态整体稳定。复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湛把80后概括为“乐观的簈丝”,一方面承担着买房买车养家糊口的经济压力,同时种种压力也让他们逐渐成熟,独具个性和魅力。

  就收入而言,受访者平均年收入达到了6万元,中位数为5万元,进入前10%的门槛为12万元、进入前1%需30万元。胡湛说,80后的就业现状是“赚钱靠读书,管人要趁早”。被访者的收入水平明显随教育水平提高而提高,其中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历者中的高收入群体比例分别达到43%和78%。不过,调查显示,高层管理者的教育水平几乎全部分布在高中和大学(专科与本科),而研究生学历的高层管理者在本次调查中极为罕见。

  胡湛分析,这可能是因为有硕士、博士学历的80后大多刚毕业步入职场,且大多在大型企事业单位任职,很难在短时间内成为高层管理者;而高中或大学学历的80后被访者已经工作多年,在职位升迁方面具有资历优势。

  调查显示,父辈的教育水平与子女收入水平也有明显相关,父辈教育水平为大学及以上者,高收入比例达到了半数。其中,母亲教育水平的相关性更高。胡湛笑称,为了下一代,男生不妨找比自己学历高的女生结婚。

  生育 

  30岁门槛

  高学历者更偏好生二孩

  30岁,成为女性婚育的一道门槛。数据显示,女性在30岁掀起抢婚、抢育潮。29岁已婚女性比例为64.2%,到30岁,这一比例飙升至75.9%。同样,生育比例也从29岁的51.6%飙升至65.8%。就男性而言,这一转折点出现在31岁,比女性晚了一年。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女性,在30岁之前的已育比例明显低于未接受大学教育的同龄女性。一旦完成学业、稳定工作之后,她们中不少人会迅速融入生育大潮。在生育比例上赶超同龄女性。但各年龄段高学历男性的已育比例,均明显低于未接受本科教育的男性。复旦社会学院人口所讲师沈可分析,这与女性黄金生育年龄相对较短有关,而男性对于生育危机担忧没有那么强烈。

  “二孩”政策落地后,处于生育黄金期的80后父母们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40%认为只生一个好,56%认为两个孩子最理想。平均生育意愿仅为1.59,远低于美国、日本的水平。不过,和传统观念不同的是,高学历人群的生二孩意愿要更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被访者中,近三分之二都认为生育两个孩子最理想,这一比例明显超过其他受教育程度组。沈可分析,高学历者在经济能力上更能支持生育二孩。

  相比上一辈,80后父母并没有强烈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期待。超过四分之三的人认为,培养孩子诚实、礼貌、孝顺、有责任感这些传统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特别是高学历父母,对于子女事业心与顺从度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低学历的父母。他们希望给予子女更宽松、自由的成长空间。

  婚恋

  传统并浪漫

  超四成80后婚前同居

  复旦心理学系讲师陈斌斌把80后概括为“传统并浪漫”。调查显示,43%的已婚80后在婚前同居,其中近七成的人在谈恋爱一年之内就开始同居。不过,在陈斌斌看来,这组数据并不代表80后一代的性开放,调查同时显示,60%的同居者其实已经订婚,另有34.5%的人已有明确的结婚打算。对于这部分人而言,同居更多是一种理性的试婚行为。调查数据也给出有力支持,婚前同居时间越长,婚姻满意度也越高。其中,一年半及以上的婚前同居,伴侣对婚姻满意度近4.6分(满分为5分)。而关于热议的“裸婚”,只有5%的人表示完全可能。“80后择偶观”调查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于对象最注重的三个条件都是:生活习惯、性格、智商。这也突破了一些人的传统思维:女性拜金,男性重外表。当然,相比男性受访者,女性更看重对象要会做家务、良好的生活习惯、高智商以及性格等。

  调查显示,伴侣双方教育水平、双方父母户口等基本“门当户对”。七成已婚人群伴侣间年龄差三岁以内。不过,有意思的是,“女大三,抱金砖”的说法或许已成现实,“大叔爱萝莉”或许并不靠谱。男性比女性年龄小3、4岁时,对伴侣的满意度最高。男性比女性的年龄大7岁时,对伴侣的满意度最低。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复旦大学社会调查报告:上海超四成80后一代婚前同居